首页 资讯 正文

深观察丨关税大限将至欧盟能“挺住”吗?

体育正文 186 0

深观察丨关税大限将至欧盟能“挺住”吗?

深观察丨关税大限将至欧盟能“挺住”吗?

特朗普第二任期上任以来,持续挥动关税大棒、搅动全球(quánqiú)。 4月2日,来自白宫的一纸行政令震动(zhèndòng)全球,特朗普(tèlǎngpǔ)宣布将面向全球广泛开征高额对等关税。 但一周之后,他又改口称,将在保留10%基准关税的基础上,暂缓(zànhuǎn)对部分贸易伙伴的高额征税,暂停(zàntíng)期限为90天(tiān),将生效期推迟至了7月9日。 很明显,这是特朗普(tèlǎngpǔ)惯用的“极限施压”手段,意图在90天暂缓(zànhuǎn)期内通过高压谈判,迫使各经济体做出让步。 美国总统首席贸易顾问纳瓦罗更是放出豪言,表示(biǎoshì)目标(mùbiāo)是“在90天内达成90项协议”。 如今,最后期限日益(rìyì)逼近,美国与世界各经济体之间的谈判成效究竟如何?全球贸易战是否会再次(zàicì)升级? 已达成协议(dáchéngxiéyì)寥寥无几。 截至目前,已(yǐ)与美国达成协议的国家,只有英国、中国、越南和(hé)柬埔寨,距离纳瓦罗所说的“90份协议”相去甚远。 中国:“以斗争(dòuzhēng)求合作”实现破局。 作为(zuòwéi)特朗普关税政策最主要针对目标,中国迅速(xùnsù)表达坚定立场,坚决反对单边贸易保护主义,有理、有力、有节(yǒujié)地给予反制,密集推出一揽子对等政策。 在加征反制关税的同时,重点打出了开展稀土出口(chūkǒu)管制这张王牌,并将多家美国军工企业列入制裁清单,大幅减少(jiǎnshǎo)美国进口农产品。 双方(shuāngfāng)经过激烈政治对弈和战略拉锯(lājù),于5月12日达成了《中美(měi)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》,美国同意撤销对中国商品加征的91%关税(guānshuì),中国同步撤销91%反制关税,双方还同步暂停实施24%的对等关税,暂缓期为90天。 这也是目前(mùqián)唯一实现对等关税减免的(de)案例,为多边贸易规则重构撕开关键突破口。 随后围绕双方互相关切的焦点问题(wèntí),7月4日,两国伦敦会谈框架细节达成共识(gòngshí),中国表示“将依法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许可申请”,美方将相应取消对华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(cuòshī)。 近期,相关企业已(yǐ)陆续接到美国商务部通知,EDA软件、乙烷、飞机发动机等产品已经(yǐjīng)恢复对华出口。 英国:缺乏实质的(de)象征性协议。 作为美国的老牌盟友,英国是此轮关税(guānshuì)风暴中(zhōng)最早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。 5月(yuè)8日,英美两国就关税贸易协议条款达成一致,双方领导人在6月举行的G7峰会期间正式签署(qiānshǔ)协议。 根据(gēnjù)协议,英国政府同意在进口美国食品和农业产品方面作出让步,以换取美方降低(jiàngdī)对英国汽车的(de)关税,美国方面依旧保留10%的基准关税。 但是这份协议并未解决(jiějué)最核心的钢铝关税问题,对框架性文件也并没有展开叙述(xùshù),双方在关键细节上仍存在分歧。 正如外界所言(yán),这个协议只是达成了象征性成果,缺乏实际意义。 也有专家指出,英国为换取美国的关税减免做出了很大让步(ràngbù)和妥协。 越南:妥协退让下的不(bù)对等交易。 当地时间7月2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,美国与越南达成贸易(màoyì)协议(xiéyì)。 根据协议,美国(měiguó)将对越南商品(shāngpǐn)统一征收20%关税(guānshuì),对经越转运商品征收40%关税,而越南对美国商品提供零关税的“完全市场准入”。 很明显,这是一份极其不平等的(de)贸易协定。 20%的(de)关税虽然低于此前特朗普宣布的46%,但仍高于暂缓期(qī)10%的水平。 有经济学家表示(biǎoshì),20%关税将使越南GDP增速下降0.8至1.3个百分点,而40%的转运商品税则会给中国、泰国(tàiguó)、马来西亚(mǎláixīyà)等供应链相关国家带来一定冲击。 越南工贸部部长阮鸿延访美期间,与美国签署(qiānshǔ)了多项经贸合作协议。 此外,当地时间7月4日(rì),柬埔寨政府宣布已与美国在关税谈判中达成协议,双方将于近期发布联合声明,但包括关税税率(shuìlǜ)在内的(de)具体协议内容尚不明朗。 美国是柬埔寨的最大出口(chūkǒu)对象,分析人士(rénshì)认为,为缓解纺织业等支柱产业受到影响,柬埔寨可能在扩大进口美国产品等方面作出了让步。 紧张(jǐnzhāng)对峙的谈判僵局。 除了中、英、越(yuè)、柬四国(sìguó),美国正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激烈的谈判。 特朗普政府的(de)谈判风格向来以“极限施压”著称,核心(héxīn)逻辑就是通过人为(rénwéi)制造时间窗口的稀缺性,打破对手的心理平衡,迫使其在慌乱中做出让步。 但是显然,此次高调施压策略并不十分顺利(shùnlì),许多经济体(jīngjìtǐ)并没有在“最后通牒”式话术下自乱阵脚、委曲求全,而是仍(réng)在与美方进行激烈博弈。 欧盟:态度强硬(tàidùqiángyìng),预备反制。 在初始阶段,欧盟内部对(duì)如何应对美国关税政策存在一些分歧。 但经过多轮交锋后,欧盟成员国对美谈判立场(lìchǎng)趋于强硬。 欧盟坚持要求任何(rènhé)协议都必须降低目前美国对大部分欧盟出口商品征收(zhēngshōu)的10%基准关税,同时(tóngshí)要求降低对钢铝和汽车等行业征收的高额关税。 据(jù)英国《金融时报》7月(yuè)1日报道,欧盟方面已经对包括谈判破裂在内的各种结果做好了准备。 当地时间6月26日,欧盟(ōuméng)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比利时布鲁塞尔(bùlǔsàiěr)举行的欧盟峰会上表示,欧盟已就与美国谈判失败做好准备。 7月3日,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谢夫乔维奇(wéiqí)访问美国(měiguó),意图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、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举行会谈(jǔxínghuìtán)。 分析人士(rénshì)指出,此次会晤将是欧盟争取达成协议、避免被征高额关税的关键窗口期。但是卢特尼克竟以家庭度假(dùjià)为由放弃参与谈判(tánpàn),委托财政部长贝森特代为出席。 7月4日,欧盟外交官表示,双方在谈判中并未(bìngwèi)取得突破,相关谈判将持续至周末,并表示希望美国延长暂缓(zànhuǎn)加征关税的期限。 此前,欧盟已经准备好对总额210亿(yì)欧元的(de)美国产品加征至多50%关税的反击措施,以及一份额外的关税清单。根据该清单,欧盟或将对价值(jiàzhí)950亿欧元的美国产品征收关税。 美国与欧盟之间究竟是达成互惠协议,还是爆发关税大战,目前前景并不明朗,但鉴于欧盟内部国家众多,利益交织复杂,各界普遍对美欧(duìměiōu)谈判持(chí)谨慎态度(tàidù)。 日本(rìběn):坚守底线,陷入僵局。 4月以来(yǐlái),美日双方在短短两个多月(duōyuè)时间内连续举行了七轮(qīlún)部长级会谈。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作为首席谈判代表,更是亲赴美国开展谈判,但并未取得明显成果。 谈判的症结主要集中在汽车(qìchē)关税和农产品市场开放问题上。 在汽车关税方面(fāngmiàn),美国要求日本接受25%的(de)汽车关税,而日本希望取消或大幅降低汽车关税。 在(zài)农产品(nóngchǎnpǐn)市场开放方面,美国要求日本开放农产品市场,特朗普更是公开表达对日本大米市场封闭性的不满,但日本坚持拒绝以牺牲农业为(wèi)代价进行谈判。 由于在最关键的焦点问题上难以(nányǐ)达成一致,美日关税谈判已经陷入(xiànrù)僵持困局之中。 据报道,特朗普对于日本的态度极为不满,威胁称“可以对从(cóng)日本进口的商品征收30%或35%或任何我们确定数字的关税”,而这已(yǐ)明显高于(gāoyú)之前宣布的24%关税税率。 白宫有关人士7月1日在接受采访时透露,特朗普政府决定(juédìng)延后处理(chǔlǐ)对日关税谈判,将“集中精力与其他贸易伙伴国进行谈判”。 其他经济体:各有(gèyǒu)矛盾,进程艰难。 加拿大是美国此次关税战中公开打击的第一个对象(duìxiàng)。 此前,美加双方在贸易协议(xiéyì)问题上已开展多轮交锋。 近日,加拿大面向美国科技公司征收3%数字服务税的举动,引发(yǐnfā)了特朗普强烈不满(qiánglièbùmǎn)。 6月27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(méitǐ)上突然宣布,立即终止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,并将(jiāng)在七天内告知加拿大其须在对(duì)美贸易中支付的关税率。 在强压之下,加方(jiāfāng)6月(yuè)29日宣布取消该税收,白宫发言人得意地宣称加拿大“屈服了”,目前双方协商仍在艰难继续。 韩国新一届政府已于6月与美国(měiguó)举行了首次高级别(gāojíbié)贸易会谈,但是由于韩美已签署自贸协定,即韩国对美国进口商品几乎实行(shíxíng)零关税,美国将谈判焦点转向了汇率和国防成本分担,谈判进展缓慢。 韩国总统李在明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(fāyán)。 韩国总统李在明曾在6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“双方目前仍不清楚彼此真正的诉求是(shì)什么”,他补充说,“谈判并(bìng)不容易”。 韩国的一名高级官员也表示,双方(shuāngfāng)可能无法在7月9日前完成(wánchéng)谈判,韩方正寻求延长关税暂缓期。 印度代表团为达成谈判特意延长(yáncháng)了在美行程,但是进程并不顺利。 7月4日,印度(yìndù)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,由于美国对汽车及零部件加征(jiāzhēng)的关税冲击印度出口,印度计划对美国征收报复性关税。 此前不久,特朗普曾表示可能与印度达成一项“非常大的协议”,并表示“对协议充满信心”,美财长贝森特也(yě)确认“谈判接近终点线”,但印方(yìnfāng)的表态(biǎotài)却大相径庭。 关税战下的世界(shìjiè)何去何从? 当下,美国的“关税(guānshuì)炸弹”即将进入最后读秒时刻,全球都(dōu)对特朗普的下步做法屏息以待。 美国财长贝森特曾在(zài)6月(yuè)30日明确表示,若贸易伙伴展现出“谈判诚意”,可能会将谈判期延长至9月1日。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也声称(shēngchēng),7月9日这个“最后期限并不重要”。 但是特朗普强势表态“无意延长期限”,称将从7月4日开始向(xiàng)贸易伙伴发函(fāhán),设定新的单边关税税率(shuìlǜ),税率“可能从60%、70%到10%、20%不等”。 特朗普(tèlǎngpǔ)称这些信件将会在未来几天寄出,在7月9日前全部送达,各国将从8月1日起(rìqǐ)开始支付新的关税。 7月9日将(jiāng)迎来何种情景目前尚未可知,但可以预见的(de)是,特朗普滥施关税、极限施压并不能真正解决美国长期“双(shuāng)逆差”的状况,也无法逼迫各国在(zài)涉及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作出重大让步,相反将严重透支美国政府信誉。 自(zì)特朗普发动关税战引发资本市场剧烈震荡以来(yǐlái),美股连续多日暴跌。摩根大通预测,若(ruò)关税影响持续扩大,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将升至60%。 巴克莱银行在6月30日发布的分析报告中指出,关税政策(zhèngcè)的经济影响将通过多重渠道在下半年逐步(zhúbù)显现。 届时,美国消费者生活成本飙升、企业竞争力下降(xiàjiàng)、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等(děng)系列问题将接踵而至。 同时,关税战不仅会损害美国自身经济利益(lìyì),更将破坏(pòhuài)全球贸易秩序。 特朗普政府(zhèngfǔ)关税政策出台后,世贸组织(WTO)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guójìhuòbìjījīnzǔzhī)(IMF)均发布预警声明。 WTO在6月份发布的《全球贸易展望》中,将2025年商品贸易量预测从(cóng)增长2.7%下调至萎缩0.2%,并(bìng)警告称(chēng)“关税不确定性导致全球贸易前景急剧恶化”。 目前来看,特朗普政府提出的“在90天内达成90项协议”的目标(mùbiāo)已确定不会(búhuì)实现。 这一(zhèyī)闹剧不仅暴露出美方谈判资源的(de)严重匮乏与谈判策略的严重混乱,更印证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对美式极限施压的集体免疫。 特朗普以“重振贸易(màoyì)公平”之名点燃战火(zhànhuǒ),最终却为全球经贸格局的“去美国化”按下了快进键。 倘若美国(měiguó)(měiguó)继续一意孤行,那最终结果将不是美国征服世界,而是世界抛弃美国…… 来源:九万里微信公众号(hào)
深观察丨关税大限将至欧盟能“挺住”吗?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